第86章 佛道的区别

加入书签


    孟小凡先与小青、苏曼霓、庄月朗、庄潇飞到华山派,然后独自飞往宓妃的清修地。孟小凡首先将自己的顿悟告诉宓妃,让宓妃给予指导。

    宓妃觉得有道理,但是不敢肯定以北冥神功修炼灵气,强化经脉和穴道就能使紫府升化为小宇宙,从而步入玄极境,也不能肯定会不会遇到危险。

    接着孟小凡问宓妃,“佛与道的区别是什么,仙佛与天道的区别是什么?”

    宓妃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儿,答道:“佛与道的区别在于对宇宙和生命的本质的认识不同。佛家认为宇宙的本相,就是“禅”——这个“禅”,修练达到第八识,就能感知到禅的存在。佛家认为世界是由过去、现在和未来构成的,所以佛界有分别管过去、现在和未来的三位大佛。燃灯古佛管过去,如来佛管现在,弥勒佛管未来。佛家认为能够观察到的世间之相,皆是虚妄的现象,都是假象,而不是真相,甚至连自己的肉身都是假象,可以舍弃。

    具体地讲就是里讲的无人相,无我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。相,木目为相,眼中的树是静止的,肉眼所见的只是表面现象,起风它就会动,风若很大,它就会被吹倒。即便永远都不起风,一千之后,一万年之后,它也会枯死,化为尘土。不能静止的看待问题和观察到的现象,万物皆在变化,故无相。

    我相,就是以自我为中心,一成不变的看待一切问题。这就把自己孤立在人群之外,得不到真相。人相,就是别人对我和一切事物的看法,以别人的看法为评价一切事物的中心,是定执于外界过往的一切,而忽视变化的一切。

    众生相,就是众生对一切事物的看法。如同过于注重他人的看法,是以众生的善恶评价为中心而迷失于自我。佛家讲究因果报应,劝人向善,就连菩萨也要行善,普渡众生,脱离苦海。但是行善应该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,甚至在行善的时候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行善。行善者若为了追求业报才做善事,就落了下乘。

    但是善恶是相对的,举个例子,当一只老虎正想吃人的时候,一个会法术的人看见了,杀了老虎,救了人。在被救的人的眼中,这个救人者就是善,但是在老虎的眼中,这个救人者就是恶。在所有的人眼中,这个救人者就是善,在所有的老虎的眼中,这个救人者就是恶。所以我们就不能被众生的善恶评价所左右,行事但求无愧天地,无愧于心。

    寿者相,就是指众生寿命长短。花能活几天,夏虫活不过秋天,见不到冬天的冰,不修仙的凡人能活几十年,树能活几百年。对寿命的长短耿耿于怀,每天都活在对寿命大限的到来的担忧与恐惧之中,不如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,珍惜身边爱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。

    佛家注重生命的因果报应,转世轮回,注重生命的内在体验,因而也就不重视外在的形体。在修持方法上注重精神方面的修炼,在禅定中明心见性,指示本心,求得大智慧。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真心;见性是见到自己的本性、天性,本心的意思是本来的初心,一个人生活在世上,会被世间一切美好事物所迷惑,就想得到美好的事物,会厌恶世间一切恶的事物,从而有了贪念和嗔念,人就会失去初心。若执着的追求自己的念头,就成了执念。执念无法实现,就成了自己烦恼的根源,就成了‘痴念’,是愚昧无知的代名词。‘贪嗔痴’被佛家称为‘三毒’,被认为对修行的负面影响极大。道家将人的初心称为赤子之心。”

    宓妃停顿了一会儿,续道:“道家认为宇宙起源于混沌之气,盘古开天辟地后,混沌之气分为阴阳二气,后来阴阳二气分化为阴清、阴浊、阳清、阳浊四气,阴浊之气下降到地,阳清之气上升到天,阴清、阳浊之气居于中间。后来阳清之气的精华分化为金木水火土风雷七种属性的灵气。阴浊之气与土地结合,滋生花草树木、鸟兽虫鱼。地上的生灵因阴浊之气太重,都有寿命,寿命一到就要死去,身体回归尘土。这便是天道。

    凡人修仙就是要逆天道而行,以阳清之气的精华,天地间的灵气洗涤体内的阴浊之气。最终体内充满灵气,就能跟天界的神仙一样长生不老。佛家寄望于来世,今生修不成长生不老可以来世修,不必失望。道家注重今生,长生不老要在今生修得,在来世修得长生不算长生,自己死过一次就不是自己。因此道家讲究性命双修,精神与肉体都修炼,使精神和肉体都得到永生。道家认为肉体与精神的关系就像灯光与灯油,没有灯油,哪来的灯光?要想灯光不灭,灯油就不能燃尽。要想精神长存,肉身就要永生。……
    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本站网站:www.kuaishuku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