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十)跤场对决

加入书签


    大约等了将近二十多分钟,赛马表演才准备好。整个赛道瞬间安静下来。人们伫立两旁,翘首企盼着接下来激动人心的那一刻。远处等待号令的骑手们,早已做好了准备,胯下的马不停地用蹄刨着地面,就像F1方程式比赛发车前那不停轰油的跑车。谁也不知道终点处是什么时候发出的信号。只见得原本站立的马群倾刻间像离弦的箭一样,从起点射了出来。伴随着骑手“噢、噢”、“呜、呜”的叫喊声,扬起了一阵浓浓的尘烟。

    一时间,赛道两旁闪光灯群起,啪、啪、啪地不停拍照,人群中激动者也随着拍手鼓掌。马队跑过观众席,最前头的几位骑手干脆放开了缰绳,脚踩马蹬,挺直了身子,张开双臂,做出了飞翔的姿态。跟着后面的几个人,前屈上身,在马身左右两侧不停转移着身形,就像在急转赛道上不停玩着漂移的赛车。人们的情绪因为这样的特技表演而再掀**。不少小姑娘因为看到骑手的英姿而跳跃着、欢呼着。

    看惯了这样表演的陆川一点没有兴奋,他始终观望着自己的客人,因为马队越来越近,快速的奔跑是不会在短距离内急停而止,任何人意外的冲到马侧都会使马受惊,更会被马蹄甩出的石子击伤。

    马队带着呼呼地风声疾驰而过,冲过了终点。

    接下来还有一项马术特技表演。赛道再次被清理干净,石块、碎玻璃一一被扔出了场外。一条条白色的哈达,按着垂直于赛道的方向依次摆到了地面上。在平行的地方又摆上了两只啤酒瓶。有两匹马已经返回到起点。

    偶尔,其中一匹马又出发了,骑手左手紧握马鞍,身子向马的右侧低低地探了下去,他的右手伸向地面,低得马上就能摸到草尖。在颠簸之下,一条条哈达被他揽在手中。

    看过了赛马表演,人们意犹未尽。当然,接下来的,才是更加刺激和吸引人心的摔跤表演,刺激并不仅在于人们可以近距离观看到同场竞技的较量,更在于有胆识,有好奇心、有表现欲的人可以下场同草原跤手一比高下。

    人群围成了直径大概50米的圈,片刻功夫,刚才那些还在马背上奔驰的小伙子们,又换上了摔跤服,缓缓地来到了场地中央。人们等待着,等待着为他们欢呼,等待着看他们如何被摔倒。

    这里想要对蒙古族摔跤运动——“搏克”进行一翻简要的介绍:

    草原上的人们把蒙古式摔交称作“搏克”也叫“博克?巴依勒德呼”(蒙语:结实、团结、持久的意思),它是蒙族三大运动(摔交、赛马、射箭)只首。不管是祭敖包,还是开那达慕,“搏克”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主项。摔跤手称为“博克庆”,摔跤服用蒙古语叫做“昭德格”,著名的摔跤手的脖子上缀有各色彩条-----"江嘎",这是摔跤手在比赛时获奖的标志,每赢得一场比赛,都会在项圈上系上一条新的绸带,赢得越多,绸带也越多,因此通过观察选手佩戴的“江嘎”上绸带的多少,就可以直观判断出这个选手的实力。

    俗话常说,蒙古族的孩子是在马背上长大的。但是对男孩子来说,还必须加上一句:他们也是在摔跤场上长大的。蓝天之下,草原之上,到处都可作为摔跤场。娃娃从三四岁起就拉着小伙伴,模仿他们父兄的样子一本正经地较量起来。稚气一脱,就跻身于那达慕的摔跤场,一显身手。

    搏克运动不分年龄,地位、民族、地域和运动经历,只要在额满之前报名都可下场参加比赛,而且规则面前,人人平等。据说,从前偶有外乡过路的乞丐要参加摔跤,也绝对没有被冷落的时候。倘若正好与王爷摔跤手相遇,而王爷的摔跤手嫌弃他,不屑与他较量,照例会宣布乞丐为胜利者。

    正式比赛时,下场的运动员必须是2的某次乘方数,如8、16、32、64、128、256、512、1024等。但一般最少为64人,最多可达1024人。在直接对抗性运动项目中,如此蔚为壮观的宏大场面,真是绝无仅有。上场运动员足蹬马靴、身穿牛皮饰钉交衣,在歌声中跳跃入场,个个宛如巴斯达克的勇士,给人留下威武彪悍的难忘形象。……
    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本站网站:www.kuaishuku.net